谢谢邀请。建议你看看《文心雕龙》,就知道古代文艺评论家的水平是何等的高境界!诗言志、文以载道等名言,就道岀古人对文学的态度,直到今天都是至理名言。中华民族的文脉所以不断,原因就是每个时代都有大文学家、大诗人横空岀世,他们共同的文学品格就是:胸怀天下,热爱祖国,同情人民,从而成就了千古不朽的名作,更延续了中华民族瑰丽如霞、灿若星河的绵绵文脉。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古人对文学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推崇的、弘扬的,不然就不会给我们留下灿若星海的宝典和古籍,这些宝典和古籍,成了我们和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看一看中国古人的文学成就。
上古神话***是上古时期人们对自然、社会等现象的朴素认识和内心愿望的基本表达。在《淮南子》、《山海经》等典籍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如:《***开天》、《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
2.《诗经》
大家所熟知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可以说是开诗歌之先河。
《诗经》所载的内容从西周至春秋,时间跨度约500余年,内容极其丰富,经孔子编定后,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总共311篇。成为《六经》之一,更是被儒家奉为经典。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中国古人文学观念是随着认知的改变再不断发生变化的!简单排列一下:1观乎天文,2观乎人文,3公用与价值4诗言志5文治教化6威仪与气质(人格取向)7文学即人学8为文学出言谈9绝学无忧与精诚动人10息文学而明法度11君子谋道
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这样的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文学还是要有内容和内涵的,但可以宽泛些,广大的人性,广阔的社会生活,都可以是文学反映的内容。同时,文学也要注重寓教于乐,重视其观赏性,否则就成教科书了。
古人对于文学的态度基本上是至高无上的。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下层阶级文人升迁的唯一途径,所以说文学在古代的地位是至高无上也是无可厚非的。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古代文学是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存在的,我们汉民族的荣耀和自豪基本都是来自于它,所以在古代不管是文学的载体书还是文学的传播和研习者文人都是备受世人尊敬的。
当然由于古代的阶级层次的原因,穷人基本上是很难看到书的,所以这种说法也具有局限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