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形式美

  1. 文言文美还是白话文美?

文言文美还是白话文美?

我是个学生,而且是学工的,也来谈点学文言文的体会。白话文,易懂,一字一意,大众语言。在当今很实用,便于交流,沟通。文言文恰巧相反,一字多意,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比如孔子说***子羔当官是贼夫人之子,这个贼字只能当害人来理解了。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将当去理解,特别是礼字,那就不是礼貌,礼仪了,也不是一般的道理的理,而是做人的道理了。还有古董汉字,连专家教授可能都要查词典,再饰以之乎也者之类,字意就不一样了。甚至全文读完了,才能理解其字。这就难以大众化了,不便于交流,沟通了。正因为一字多意,所以文言文就比白话文精炼。老祖宗用的是文言文,我中华又是文化古国,据史记索引,黄帝时就有古诗三千余篇流传了,对神农,虞,夏禅让就有记载了。你不学文言文,怎么去研究,去吸取古文化之精华?我是个老学生,只是在初中,高中时学过文言文。我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至少要达到我这样的文言文低水平是必要的。当然是学好白话文为主啰。

文言文好比高度白酒,醇香浑厚,“酒逢知己千杯少,把酒言欢吟诗词”;白话文就是兑了白开水的白酒,或者是酒精度低的红酒、黄酒、啤酒,有酒味,喝得足够多也能醉,只是“酒喝千杯知己少,逛吃逛喝出狂言”。

能激发心灵共鸣,让你如坐春风,魂牵梦绕的文章,就是美的

文学作品中的形式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白话文、文言文,是指用何种语言习惯撰写的文章。

你不能单纯说那种语言美。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

文学作品中的形式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时间分,就有了古今异义。

但古文今语,都是时人言志、表情、达意、述事的约定俗成。

语言与约定脱节了,就是鸡同鸭讲了!

文学作品中的形式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今一些喜欢有事无事文文皱皱几句文言文,以此为美为荣,让人觉得穿越,且有炫耀卖弄嫌疑了。

所以,语言是与时俱进的产物,都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研究古文是传承了解历史学习现代汉语是寻求发展,两者相映生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文言文的重点在于古文每一个字都有特殊的表示和意义,在意境表达上当然越简单越有意境,这一点古诗词表现的淋漓尽致,白话文在意境表达上差强人意,但是便于认识书写,不利于文化传承!

感谢邀请!

题主这个问题,问的比较含糊哦,有点“关公战秦琼”的味道,把时空跨度很大的两种事物,拿来比较,是不容易得到确切答案的。如果就同一命题,让人们以文言文或白话***论述,然后,在全部作品中来挑选、评价,也只能是比较可行的,因为,“文武第一,武无第二”。所以即使是同一命题,人们也会由于对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感觉、理解的差异,而得出“见仁见智”的不同答案。原因如下:

一、文言文和白话文,使用的载体(即:汉字)相同。虽然汉字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演变,但是,汉字最为中华民族有的文化符号,对中华文化的承载,继承,这一决定性的作用是无可非议的,无论是古代的文言文,还是现代的白话文,都是汉字组合的结果。

二、语法规范不同。文言文是以古代汉语的字义和语法规则,就古代事物或社会现象而写出的文章。白话文,是自明清白话小说产生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文体(明清白话***在形成规律和语言特点方面,又不同于现在我们对白话文的理解,这里暂不论述)。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典型的白话文语法规范,成了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被推广开来。

我们可以参照现代汉语中,对标准普通话的定义来做进一步的理解。现代汉语中,对普通话的定义是这样说的: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话发音为标准音;以现代典范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叫做普通话

所以,现在的白话文,基本上完全可以看做书面语言的具体表达,和文言文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语法规范的不同

三、文言文和白话文,因“字义”和“词性”的不同,导致了对文字运用和表达的差异。古人只就字论字义,这样做,本身是符合汉字自身特点的。因为,做为象形文字的汉字,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立意义。

古人在使用汉字时,根据字义,只就虚实两项进行区别使用。而现代人由于引进了“词性”这个外来的概念,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对汉字本义的理解和追求。在使用汉字的表达方面,反而显得不太确切或准确了。有时候绕了一大圈,还没说清楚要表达的意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