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者共同构成了文艺学,即为文艺学的必不可少的三个分支。
2.三者是有区别的。具体而言,文学史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为研究对象;文学批评主要是以作家、作品、文***动、文学思潮的评论为对象;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文学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不同,它是对文学的一般原理的研究。人类有史以来的文学观念、文学文本——作品的构成、文学创作的原理、文学接受的原理以及文学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等,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3.三者又是互相包容的。事实上,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欠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文学的准则、范畴和技巧都不能凭空产生。同样地,反过来说,没有一套课题、一系列概念、一些可资参考的论点和一些抽象的概括,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编写也是无法进行的。
认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首先要从两者的概念入手,分清什么是文学理论,什么又是文学批评,不仅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什么是文学理论?
二、什么是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则是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均属于文学学范畴,既存在区别,又相互联系,其中,文学批评为文学理论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研究成果,而文学理论则是对于这些成果的进一步的概括和深化,并为之提供基本的范畴和方法。
诚谢头条小蜜相邀!
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脉络及成就,拜阅了各路高手网友的各家灼见,——有的是做足了功课,才发了帖子!多年以前,也欣赏了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受益匪浅。
魏晋南北朝文学源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释、道、巫祝...),历劫于秦(焚书坑儒),由此,如丧家之犬,裸奔于汉朝……。
魏晋南北朝其时,是封建王朝跌宕起伏最悲催的一段转型过渡期,诸侯争霸,民不聊生,——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沦为海市蜃楼,文人豪杰报国无门:即彻底怀疑人生了!普遍墨客骚人,沦落于迷茫乃至虚幻。乱世、王者之下,既识文断字,竟然——百无一用是书生,却至死不甘心——天生我材必有用!乃吟诗狂饮老杜康,梦里醉死几度殇!今儿有酒今儿醉,明儿无酒舂瞌睡!
……从此以后,反而铸
就了釀酒或酒文化的辉煌。釀酒工艺翻新及花式竟赛:桃花或梨花泡酒,——过量,烂醉如泥或醉死者已是旧闻!桃花酒令人颜如玉以绯红,梨花酒致人缠绵入骨而烂醉。此间,由此诞生了“五石散”,——饮酒及服“五石散”,已被文人雅士捧为时尚、跟风、追捧(好似当下追风刺情,崇尚娘炮)。以“五石散”为龙眼,其余药物泡酒应运而生。一醉解千愁。
既服“五石散”——即奠定了之后汉服的诞生并兴旺而经久不衰——,——服“散”后,药劲发作,浑身呈现绯红、爆躁、颠狂、奇痒、酷热状态!于是,宽衣解带是常态。为了服务服“散”,所做的衣服,都是阔袖、大档、宽裤筒、简约,可戏称其为“魏晋***汉服”;拜药石所赐,皮肤娇嫩微红(走路稍快,衣裤摩擦皮服,非痒即痛!),即开始踱起方步出行(此后的文人们炫耀穷酸,所踱方步即始于魏晋五石散风度吧!);服了药石散,期间,不能洗澡,——看,于浅醉或烂醉如泥,扪虱捉虮赋诗文,即由此渊生而来,居然被后人奉为经典:魏晋风度!“竹林七贤”,正是值此浑浑噩噩五石散沼泽里,啸聚一堂。砭诸国时政,奠已逝青葱岁月,梦想尧舜禹横空莅临……,文风,追求阳春白雪以至美!却也不乏落拓不羁与狂妄;言论自由已然常态,沉迷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么,足以左证,酒文化之于传统文化,酷似罂粟花遇见了人类!毁誉参半了!
国家不幸,诗家幸。魏晋南北朝,是史上自由创作的黄金时代。尤其为之后的律诗、散文,奠定了磐石般的基础。即如曹操《观沧海》,古今无出其二,——毛泽东《沁园春·雪》或李白华章一二堪称典范:豪迈洒脱情怀,法于魏晋风度。
……纸短情长,情长纸短。偶感魏晋南北朝文学一皮毛罢了。
魏晋南北朝其实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哲学、文体方面的变化都非常大,也获得很多成就,出现了许多文豪。当然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后世尤其是盛唐诗歌打下了基础。
首先政治上,一方面***更迭频繁,另一方面士族垄断晋升通道,汉代以文取士的通道几乎被荒废,所以文人的题材、内容、风格,更偏向于自身情感的抒发,而不是歌颂时代或记录时代。同时更涌现出后世影响深远的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有陶渊明、谢灵运。
其次哲学上,让传统儒家思想遭受到重大冲击,取而代之的是黄老玄学以及佛学禅宗的兴起,这些思想在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一直到今天,其中最[_a***_]的是盛唐,比如王维,能非常鲜明得体现出这种影响。
再次文体上,从汉赋过渡到更加注重音律和神韵的古体诗,一直进化积累,直到盛唐达到巅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9919.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的理论前提是什么
下一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