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感情,是为了表达而写,因为内心的情感与感慨需要宣泄出来,便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思想感情才是文章真正的目的。想想近代作家,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情感寄托,他们对社会也确实存在着重大的影响,比如鲁迅。
文学作品中,人物和故事情节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怎么能把一个人物形象变得丰富饱满呢?
那就是给与他感情,不管是哪种感情,爱情也好,亲情友情也可以,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怜悯之情,都能让这个人物变得真实而丰富。
所以,在文学作品中,都离不开“情”,离不开情感的设置。
比如最近热播的《小欢喜》,虽然讲得是高考的那些事,但看到每个家庭中的情感流动,就知道,这部剧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认可,在某种程度上,打动了大众,也触动了大众对剧照感情的共鸣。
比如:方圆和妻子的相处,完美展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疼爱和包容,还要他们决定放弃二胎的时候,那种下意识地伤心和不舍,都能让读者想起自己孕育生命时候的幸福和艰苦,使人产生很强的情感共鸣。
还比如乔卫东和宋倩,离婚后的种种别扭和纠结,回忆过去后的倾述和释怀,也能打动人心,这就是感情设置的重要性。
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作品,都有一定的情感意义在里面,也许是表达人的情感变化,也许是反映当下社会的种种现象,抒发作者心中的感悟。
在近现代里,张爱玲的小说中虽然是以描述女性的情感为多,但每个作品里都能映射出那个时代对女性的禁锢和影响,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能从这些作品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这也就是文学作品一直流传下来的价值。
产生时间
产生时间:18世纪末。繁荣时期:19世纪上半叶。定义:以语言想象和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
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以含蓄内敛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有神浪漫主义——以传说或自创的“神”的形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无神浪漫主义——以自然或社会现象为载体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浪漫主义文学诞生
“浪漫主义”这个术语,原来是指欧洲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一种文艺运动而言的,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我们通常所说的浪漫主义,是指积极的浪漫主义。我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为代表的如屈原、李白、郭沫若;国外的但丁、雪莱、雨果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到作者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极端不满,力图用幻想来唤起对一切现实压迫的反抗。以屈原的浪漫主义诗篇《离骚》为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通过幻想的形式同黑暗势力斗争,表达出实现理想的顽强意志。
什么是浪漫主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个人理解的浪漫主义,是相信这个世界依旧存在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高尚的情感。相信这个世界是会变好的。[_a***_]先生在为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献词的时候写到,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恐怕就是所有浪漫主义作品共同的主题吧
首先,强调主观情感,注重抒发自我。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最突出、最本质的特征。黑格尔曾指出:“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相应的形式是精神的主体性,亦即主体对自己的独立自由的认识。”浪漫派作家都认为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束缚,于是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的地位。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声称“诗歌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详见文末链接《哥哥姐姐两个,住在坟里》)。因此,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其次,推崇想象力。浪漫主义作家在创作中抒发自我感情时,其笔下大胆的想象也着实令人折服。比如雪莱在致友人葛德文的信中对自己的才能评价道:“我一向认为我自己的才能就在于这一点:在于同情心,在于跟感情和深思相互联系的那种想象力。”所以在浪漫主义文学中,作家可以在作品中驰骋想象、尽情发挥,天上人间无所不写。
再次,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的厌恶,浪漫主义作家响应卢梭的“回到自然”和18世纪感伤主义文学“返回自然”的口号,着力描绘自然景物,描绘山岭、湖泊、海洋和森林,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感受。在他们的笔下,充满了对城市文明的诅咒,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庸俗卑下只是为了衬托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例如英国湖畔派的诗歌、普希金的《茨冈》、《致大海》等。现在,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歌颂、赞美大自然的作品已成为生态批评笔下的热点话题。 (昆布兰湖)
第四,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浪漫主义”一词本来就是由中世纪的浪漫***演变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由于中世纪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方式自由、语言通俗,这些特点正符合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此外,中世纪民间文学充分体现了各国民族文化传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有助于唤起民族的觉醒。因此,由于浪漫派作家的倡导,民间文学对革新当时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起了重大作用。
第五,夸张的手法、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这是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雨果就是对比艺术的倡导者和大师,他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崇高的背后藏着粗俗,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也强调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要求在所描写的“***和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抒情歌谣集》序言)。这样,强烈的对比,离奇的情节,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神话色彩以及奇特的异域情调和平凡的日常景象的交织、对照,就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鲜明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重主观轻客观,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在具体进入描写的状态时,喜欢歌颂大自然,喜欢自己笔下的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生活的不健康及自身理解的美好。展开想象,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以现实主义为基础,因为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来自于现实,并不是脱离现实。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字句非常考究,力求完美,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经常运用比喻,象征手法。有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看似脱离实际,但是因为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仔细品读,就会发现身边的确存在类似的人和事。浪漫主义手法创作的目的,是属于理想化的产物,总是希望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是手法不同而已。
革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比现实主义文学迈进了一步的文学,它的自身有许多争议的地方,但是由于它的本身有自我更新,自我批评的含义,使作品的文学色彩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烈。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9967.html